蚕桑旅游让明星村成为明星
▲石泉县明星村醉美桑海景区许兵摄
成片的桑园郁郁葱葱,农家民宿、农家乐等点缀在漫山遍野的桑园中,移步换景,美不胜收……仲夏时节,不少游客走进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,被这里的满目绿意吸引,也因这里产业融合迸发的活力而心动,赞叹明星村真的成了“明星”。
“这几年,明星村坚持党建引领、产业支撑、业态融合、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,大力推进农旅融合、文旅融合、三产融合发展,培育形成蚕桑、养猪、养鸡和乡村旅游四大产业,全村产业年总产值达2亿元。”站在“网红打卡地”——“天空之镜”的玻璃平台上,池河镇宣传委员徐伟指着一望无际的桑园,对记者说:“国宝鎏金铜蚕就出自我们这里!”据悉,鎏金铜蚕几乎与真蚕同样大小,于1984年在石泉县出土,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。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,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明星村的发家史跟蚕桑密不可分。明星、大阳、草庙3个村自古以来就有兴桑养蚕的传统。但过去3个村虽然地域相邻、产业相近,却规模小、链条短、效益低。3个村合并成新明星村以后,村党支部组建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,成立由集体经济控股、村民入股的旅游公司,盘活土地、房产、山林、库塘、公共设施等资源,实行产业发展统一规划、基础设施统一筹建、资源资产统一开发,成就了明星村“西北蚕桑大村”的名头,桑园连片总面积6000余亩。
近年来,明星村借助石泉县重点打造中国金蚕小镇的机遇,在巩固传统蚕桑种植养殖产业的基础上,全村共流转土地2300亩,建设万亩桑海,盘活村集体闲置房产3处、农户闲置房屋27户,改建游客接待中心、旅游商品超市、研学宾馆和精品民宿,配套建设了桑栖旅游环线、生态停车场、旅游公厕等服务设施以及“天空之镜”、空中漂流、山地摩托、儿童游乐场等休闲游乐设施,建成醉美桑海景区。
“明星村通过一体发展,让闲资源变成活资产,让分散零星的资源资产集中形成规模效应,明星村从传统农业村变为宜游、宜业、宜居旅游示范村。”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相关工作人员说。
“我们依托桑园生态资源和鎏金铜蚕文化资源优势,创新开发打造了一系列精品民宿和研学旅游、团建体验、篝火夜市、乡村酒吧、火狮表演等文旅业态,留住了游客,带来更好的乡村休闲体验,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。”明星村沧海桑田景区经理谭瑞说。
据悉,目前,明星村通过改造农户老屋、新建民宿、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形式打造精品民宿27家,并积极建设高效经济桑园、桑品种博览园、果桑采摘园,发展桑园套种、养殖等特色农产品,开发出富硒蚕桑宴、桑叶茶、桑葚干等系列产品,实现了桑园变景点、旧宅变民宿、农民变股东的华丽蝶变,走出了一条推窗见景、开门迎客、就地转岗、居家经营、产业富民的发展之路。
随着村里旅游业的发展,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,年过六旬的村民陈泽华夫妇坐不住了,积极参与旅游景区服务。“没想到老房子被改造成这么漂亮的民宿。”陈泽华高兴地说,“我们将老房子和桑园租赁流转给村里的旅游公司,还在公司从事保洁、保安等工作,租赁费、流转费加上工资和村集体经济分红,一年收入超过5万元。”
创业能人陈泽勇早些年一直在外地辗转打工,看到家乡明星村旅游红火,毅然返乡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精品农庄民宿。“节假日里,每天营业收入近万元,平时也有生意。”陈泽勇说,“我还要持续投入、提升,努力给游客创造更加舒适的休闲度假空间,真正让游客体验到有品质的乡村田园生活。”
像陈泽勇一样返乡创业的能人越来越多,近几年明星村共吸引50多人返乡创办农家乐、民宿及手工作坊。
明星村通过打造集精品民宿、农耕体验、原乡生活、旅居康养等乡村旅游休闲综合体,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中来,实现了三产带一产促二产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
在明星村醉美桑海景区,记者看不到曾经的沧桑,只感受到如画的乡村之美。塑胶步道依山势镶嵌在桑海之中。村民房前屋后绿树掩映,花丛环绕。正是采桑养蚕季节,一拨拨游客留下欢声笑语,不远处民宿小木屋在桑海中若隐若现。1075户3488人的明星村,如今已有1600多人从事蚕桑、旅游等产业。2023年,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,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50万元。
桑叶富裕一方百姓,金蚕助推乡村振兴。明星村将蚕桑文化元素与乡村旅游、乡村治理、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,探索走出了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路径,先后获得了全国美丽休闲示范村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。“今后,明星村将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,让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,蚕桑旅游让明星村成为明星让村民既‘富口袋’又‘富脑袋’。”徐伟说。
2024年7月4日《中国文化报》
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
《“蚕桑 旅游”让明星村成为“明星”》
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