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主角不一定得是主角的老婆
前几天说的:
我觉得郑佩佩老师扮演的华夫人,是《唐伯虎点秋香》的真女主角
,以及最大反派。巩俐扮的秋香,更像个剧情诱因,吸引唐伯虎去完成一系列冒险。
就像,《功夫》里,哑女的戏份重不过秋香:如果那电影真有个女主角,该是包租婆。
有时候,剧情的女主角,也可以是主角的女伴。比如《食神》里的莫文蔚。
但许多时候,主角的女伴,不一定是那部戏的轴心。比如《九品芝麻官》里,钟丽缇和蔡少芬对剧情的作用,不如张敏的戚秦氏,甚至可能还不如苑琼丹的三姑……
又不止周星驰电影,是这种格局了。
像,《新龙门客栈》电影版,看似双女主,且到最后周淮安爱的还是邱莫言,但剧情作用上看,女主角是张曼玉的金镶玉。
古早叙事作品,女角色参与得参差不齐。《伊利亚特》里布里塞伊斯和海伦,都起到了引发男性争端的作用。巴里柯认为其中的女性戏份,体现了平民对和平的渴望,但戏份终究没那么多。
中国人最熟悉的,大概是《三国》、《西游》和《水浒》,都没有女主角。
近代作品讲代入感
,描述个人冒险时,很爱将感情线当做线索,夏多布里昂和梅里美,都有过“跑去异国,邂逅异族美女,纠缠爱情故事”。《红楼梦》里老太君也说过,大家都爱听才子佳人戏,必然是个书生和一个大小姐如何如何喜结连理,最后成功时多半也是事业爱情双丰收——这个爱情丰收,多是主角女伴成了女主角。
各色现代浪漫爱情故事,也很爱如此设计:男追上女,皆大欢喜;女追上男,皆大欢喜。
符合大众口味的故事,还要设计穷小子爱上富家千金,那是老套的才子佳人传奇;性转一下,就是日本少女漫常见的天才野妹子迷倒贵公子——比如《交响情人梦》。
有趣的是,对成功的判定标准。
像巴尔扎克《欧也妮·葛朗台》,是个悲喜剧。女主角最后得到了所有人梦寐以求的财富,却失去了爱情。巴尔扎克写到结尾的陈述时,还有点苍凉呢。
但事隔近两百年后看来,“女主角拿了两千万法郎,而且一脚踹飞了负心汉,还让他终身后悔”,这不是个大爽文?
就像女主角不一定得是男主角老婆似的,女主角的结局,也不一定需要靠美满爱情来判定。
这也是我喜欢《飘》结尾的地方,失去了瑞特后,斯佳丽一度痛苦,但痛苦完了,她又咬牙切齿,打算回到塔拉,“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”、“只要她想得到的,没有得不到的”。
这比那些“赢了世界但输了爱情”的戏份,要高级多了。
由此延伸:当一个故事的女主角与男主角的伴侣绑定时,往往意味着这个故事就是主角追求事业爱情双丰收,最后往往容易单一。
而往往当一部剧,女主角不局限于男主角伴侣时,这部剧会少一些儿女情长的代入感,但会更丰富得多。
(我就这么劝一个爱看《怪兽8号》,但抱怨女主角戏份少的朋友……)
比如,《伪装者》最重要的女角色,不是胡歌的红颜知己,而是她姐明镜。
比如,《大宅门》女主角就并不是白老七的黄春、杨九红和香秀,而是二奶奶。
比如,《龙珠》里悟空的伴侣是琪琪,但非要说女主角,大概是布尔玛——反过来,如果剧情描述悟空和布尔玛,这还能看吗?
比如,《幽游白书》里,幽助有他的女伴,但整部作品最有力的女性角色,毫无疑问是幻海。甚至幻海一个告别,还让户愚吕都为之深刻起来。
比如,《巫师3》里,杰洛特自然有叶内法和特莉丝这对可以试着左拥右抱(只要没走到三人探戈),但真女主角,却是一路在成长的希里。
比如,《最终幻想7》里,蒂法是克劳德的伴儿,但推动剧情前进的女主角,是爱丽丝——当然会有人玩梗说老萨才是男主角,克劳德是女主角,好吧XD
大概,女主角不一定得是主角的老婆一旦脱离了“我代入了主角,我就非要女主角是我的老婆/老公,故事的结尾应该是我们在一起,顺便获得众人艳羡的成功”这种思维,自然看出去海阔天空,世界大不同。
类似的,现实生活中,一旦脱离了恋爱脑性缘脑,世界看出去,又是另一个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