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影:港产片全线停工?
「在文字中证道。——唐泪」
网传,港片当前制作全线停工。
消息难分真伪。
但结合近年港片的一再颓势,以及早前,金牌监制感叹“难做”、出品人陈罗超“部分内地公司暂停投资香港电影”的消息,所谓“全线停工”,也未必是空穴来风。
该怎么看?
从头讲起。
港片“死”于何时?
用王晶的话来说,大概是死于周星驰的那部《济公》。
他大略讲,因为一部《济公》,令台湾片商血本无归,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压价,但香港片商不以为意,仍然坚持高价,却转而导致好莱坞入侵台湾。
港片痛失台湾这个“最大票仓”。
自此没落。
看起来似乎确实有道理。
但或并非真相。
失去台湾这个“最大票仓”,确实给了香港电影沉重一击,但本质上或应该理解为,粗制滥造的香港电影,被全球扩张的好莱坞电影正面击溃。
当然这并不是说,周星驰电影就是粗制滥造。
一片繁荣底下,剧本的浅显随意、服化道的随心所欲,甚至是表演的自行其是,都是那个年代的港片共性和通病。
回头再看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末、九十年代初的香港电影,与当下内地电影的争议和现况尤其相似。
成龙的全球取景和搏命动作、周润发铺天盖地的枪火,与周星驰的小成本喜剧电影之争,像不像内地的《红海行动》《流浪地球》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等“工业化”电影,与《满江红》《羞羞的铁拳》和《西虹市首富》等小成本喜剧电影的较量?
昔年周润发就说过,没人拍得过周星驰。
纵然成龙凭《红番区》《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》和《一个好人》《我是谁》等片连胜周星驰,却始终难以为继。
成本高昂,或是主因。
而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电影?
这引人思考。
也纵然又有人说,港片“死于”一九九七。
但实际上,反而是一九九八年打败双周一成的那部《风云雄霸天下》,才是香港电影摒弃粗制滥造陋习,转而重视电影质感的开始。
也就在彼时,随着港式喜剧的衰落,香港电影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“大片时代”。
其后大略也就或以《少林足球》、《无间道》、《功夫》、《投名状》、《十月围城》、《寒战》、《追龙》和《无双》等电影,可为港影中坚。
包括周星驰自己,港影:港产片全线停工?也从小成本无厘头电影中跳了出来,以特效制作和更深层的创意,去开疆拓土。
反过来讲。
即便在当下的港影“寒冬”,若将这些电影拿过来,照样可堪“龙凤”之姿。
所以真正的问题,在于品质。
回溯而论。
香港电影最后的高光,停留在了《无双》这一年。
其后虽有《扫毒2:天地对决》《拆弹专家2》和《怒火·重案》,连续将港片在内地的票房纪录推高,却其实对港片口碑,并无助益。
接下来的香港电影,就更是一塌糊涂。
从《边缘行者》开始,经《神探大战》《明日战记》至《风再起时》《毒舌律师》《断网》,再到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、《扫毒3:人在天涯》、《暗杀风暴》、《困兽》、《爆裂点》、《潜行》和《金手指》。
整整两年,非但几无一部电影合格,最高票房也仅五亿层级。
反看内地电影,这两三年间,破四十亿三部、破三十亿五部、破二十亿六部,十亿票房更只是等闲之事。
这个反差,确实触目惊心。
时间继续前行。
小成本的《临时劫案》虏获2.37亿票房,让人似乎看到些许转机。
紧接着上映的《九龙城寨之围城》,携《无双》之后最强口碑,内地逼近七亿票房,全球多地区票房飘红,则更令不少港片迷振奋。
然接下来,《谈判专家》与《海关战线》双双止步一亿层级,令港片声势瞬间冰冻。
不但被指成为“压倒港片的最后一根稻草”,更接踵传出上言“内地公司停止投资港片”和“港片当前制作前线停工”等消息。
港片的危殆之势,令人心惊。
然少安毋躁。
将目光转向。
离开话题、品质和娱乐性,内地电影照样举步维艰。
上一年的暑期档,陈思诚一部《消失的她》、王宝强一部《八角笼中》、申奥一部《孤注一掷》,占尽“话题为王”的优势,将胡轰乱炸的《扫毒3:人在天涯》,打得丢盔弃甲。
然当时间来到当下。
除了沈腾的喜剧电影《抓娃娃》,陈思诚携庞大阵容而来的谍战大片《解密》、徐峥时隔多年的大作《逆行人生》乃及当红小生朱一龙的剧情片《负负得正》,还可以加上一部乌尔善的《一人之下》,皆一一上线。
以票房而论,《抓娃娃》一枝独秀,而《解密》和《逆行人生》破不了五亿,《负负得正》和《异人之下》皆只在一亿层级。
非但皆不及预期,多数影片甚至可称崩塌。
何解?
很简单,离开话题度、娱乐性和品质的合力,谁都没法奢望票房。
这就是问题的本质。
再言港片。
此前谈过港片十亿票房之作的由来。
实际上,在“后黄金年代”,港片的娱乐性仍在受到有相当程度上的追捧,故就连《澳门风云3》和《扫毒2:天地对决》这样的品质,也能豪夺十亿票房。
但当潮水退去。
若无足够强硬的品质做底,那些陈词滥调又粗制滥造的电影,当然就会一败涂地。
这就是近年港片陷入罕见窘境的根本原因。
而所谓困局,其实亦属于整个华语电影。
因为观察当下电影市场就会发现,市场其实是一视同仁的。
你若没有足够的娱乐性,也欠缺足够的品质,任你如何鼓吹、如何卖惨都好,观众也照样不会买单。
所以无须怨天尤人。
停工的消息。
这固然令人惊怖,却其实只是“黎明前的黑暗”。
香港电影需要痛定思痛。
须得拿出过往那种制作顶级好片的精神与本事来,方有生机和转机,而非一味去焦虑于迎合、排挤、风向等等细枝末节的东西。
有好电影,自然就可以傲视群雄。
故唯手底下见真章。